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推荐要闻

市纪检监察机关:善用监督利器 助力金融扶贫

来源:右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21 10:41

“村里合作社养猪严重亏损,我们入股的钱都打了水漂,这可怎么办啊?”去年,乐业县纪委监委督查组到新化镇林立村开展常规检查时,接到群众反映。

经查,原来此前乐业县新化镇林立村挂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书韦某某等3人先后召集村“两委”班子、各村民小组长和贫困户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将林立村120户贫困户的产业奖补资金85万元入股到林立村合作社发展养猪产业,每年根据养猪场盈利情况按照入股比例给贫困户分红。

期间,韦某某等人为了迎接上级对林立村脱贫核验,在猪场未建设完成、各项指标未完全达到养殖的情况下,多次催促社会出资人胡某购买猪苗放到养猪场养殖,胡某随即自行找寻货源购买了290余头猪放到养猪场进行养殖。因天气寒冷,养猪场的设施不完善,购买的猪苗没有从正规的渠道进购、未经正规检疫、无技术指导等原因,猪苗出现大量死亡。

韦某某等3人对贫困户入股的项目监管不到位,导致贫困户入股的产业奖补资金亏损,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同时,乐业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做好后续工作,通过扶持其他产业、外包合作社等形式,最大限度弥补农户损失。

近年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职能,督促相关部门强化党中央金融扶贫政策落实,坚持应贷尽贷原则,通过引导贫困群众用好用活小额信贷进行创业投资,激活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助推生产发展取得实效。同时,通过采取有力举措,坚决纠治“一股了之”问题,各级党组织积极构建“扶贫小额信贷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扶贫小额信贷户+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以及采取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等全方位格局,为扶贫小额信贷开辟新路子,拓宽新渠道,促进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生根。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1亿元,共惠及99422户贫困群众。

“2015年,在帮扶干部引导下,我向银行贷了5万元小额信贷用来种植甘蔗,第二年卖完甘蔗,我家实现了脱贫。近几年,我家种植的甘蔗年产量都超过70吨,年均收入4万元左右。” 近日,市纪委监委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到右江区四塘镇那伏村开展专项回访工作,在入户随访中,村民韦喜飞乐呵呵地说道。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参与发展油茶、甘蔗、生猪等27个主导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好小额信贷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

“为了帮助农户提升管护能力,实现增产增收,政府相关部门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农业专家到村里开讲,传授红心蜜柚、火龙果、柑橘以及养鸡、养羊、养牛等种养知识,让农户大胆发展特色产业,全村于2018年实现脱贫出列。”那伏村第一书记黄康相介绍。

芒果是我市种植规模最大的特色产业,为了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芒果实现脱贫致富,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小额信贷帮扶政策落实监督,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的投入资金需求,依托标准提升品质,实现“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标。

目前,我市芒果种植面积已达131.43万亩,年产值近40亿元。全市共有45个乡镇490多个行政村以芒果为主导产业,其中贫困村208个,贫困户5.2万户19.29万人,产业带动户均增收逾2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记者 石广欢 通讯员 蒋立文 )

编辑: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