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手记故事

光荣在党50年|农长丰:轻伤不下火线退伍不褪本色

来源:靖西市纪检监察网 作者:梁羽冰 发布时间:2021-12-21 17:18

农长丰,1922年9月出生,广西靖西市龙临镇偕乐村更渠屯人,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一名抗战老兵,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志愿军,退伍后回乡投身家乡建设。战斗时壮言“轻伤不下火线”,退伍后不褪军人本色,这是 农长丰的真实写照。

国民党军队的“逃兵”

农长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了两年的私塾。小时候的农长丰活泼好动,特别喜欢听大人聊天讲故事,久而久之,他不知不觉中对共产党军队有了一些了解,心中萌生了长大后去当兵的愿望。

21岁那年,农长丰被国民党军抓去做壮丁,先后在百朋、柳州、广东廉江等地跟日军打过仗,之后随军开赴海南。当农长丰以为自己的从军生涯不会再有什么变化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个多月后,农长丰把随身佩戴的手枪弄丢了!

“按照当时国民党部队的纪律,丢失枪支要受到严重处罚,甚至可能要掉脑袋!”农长丰回忆说。因为害怕受到处罚,他决定在部队长官没有发现他丢失枪支的事情之前逃离国民党军队,投奔共产党军队。于是,他暗地里观察地形,规划好逃跑路线,一声不响连夜逃出军营。他乔装打扮成老百姓,一路上小心翼翼躲避国民党军队,选择偏僻隐蔽的小道行走。

逃离军营一天一夜之后,他终于遇到了共产党的军队。“部队首长问了很多问题,我把那边(国民党军队)的情况都说了,表明自己要参加共产党的军队。最后部队首长才同意让我加入队伍。”农长丰回忆说。   

  “轻伤不下火线!”

加入共产党军队后,农长丰跟随部队经历很多次战斗。据他回忆,他参加过淮海战役,到河南开封、上海打过仗,还参加过渡江战役,历经九死一生。

“每次战斗都打得很激烈,子弹在头上飞来飞去,炮弹到处爆炸,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淮海战役时,农长丰有几次用尸体把自己掩埋起来,等敌人走近了就伺机用刺刀去捅对方。在一次对日战斗中,农长丰正在向日军开炮时,左腿突然被子弹打中,头部也被弹片击中,顿时鲜血直流,非常疼痛。连长见状命令他退下火线,农长丰大声对连长说“轻伤不下火线!”,强忍伤痛从卫生包里拿出绷带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又继续向敌人开炮。时至今日,农长丰左腿和头部的两处伤痕仍清晰可见。

1948年3月,在战火中淬炼成钢的农长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国民党“逃兵”变成了真正的革命战士。   

  退伍不褪军人本色

1951年,农长丰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1954年退伍回到靖西。“上级部门告诉我,按照我的经历和条件,可以安排在公安局工作。”农长丰回忆说。但当时他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水平,恐怕自己非但胜任不了公安工作,反倒给国家增加负担,就直接选择回家务农。

回到家乡后,他仍然以部队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在投身家乡建设事业中,处处以大局为重,冲锋在前,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从生产大队集体劳动到后来的分田到户,农长丰都是公认的劳动好手。退伍回乡后不久,农长丰成立了家庭,共育有三个女儿。他对三个女儿从严管教,教育她们从小要爱党爱国,艰苦朴素,做人做事公平公正。农长丰不改军人本色的风格,成了当地学习的榜样。1986年,农长丰被靖西县委评为“靖西县优秀共产党员”。   

  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位抗战老兵。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有关领导多次看望慰问农长丰,对他为党和国家作出的贡献表示崇高敬意。区内外多个民间团体多次到农长丰家开展志愿慰问活动。每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日,农长丰的家自然而然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的一个场所。

农长丰一直珍藏着“渡江胜利纪念章”“抗战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等一批徽章,还有他参军时的一些老照片、老物件,家里客厅墙上悬挂着“抗战老兵 民族脊梁”“抗战记忆 家国情怀”两块牌匾。每次走进他的家门,心里总会涌起一股崇敬之情。

现年99岁高龄的农长丰安享着幸福的晚年,平日里摸一摸徽章,看一看老物件,脸上常流露着幸福的微笑。虽然他已经不能完全记得起往事,但抗战记忆一直印在他的脑海里,永远不可磨灭。(靖西市龙临镇)

 

图为农长丰佩戴抗战胜利纪念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

编辑:周籽宏